Go...
Go...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口袋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褶裥贴袋工艺模板。
背景技术:
褶裥贴袋是在普通贴袋的基础上多了袋面上褶裥的造型,褶裥贴袋是富有动感又有实用性的口袋,褶裥贴袋工艺要求很高,现有多是通过经验丰富工人徒手实现,在褶裥贴袋缝制中熨烫褶裥的工序,保证褶裥形状进行缝制,在褶裥贴袋缝制过程中,常常要花费工人的不少时间和精力,操作工人还必须是技术熟练的工人,质量稳定性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影响服装的生产效率,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褶裥贴袋工艺模板,褶裥压板可根据需要的距离带动其移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通过褶裥压板将袋布的两侧分别压下,然后透过开口后,将袋布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在布料上,从而无需每个袋布都经过测量后再进行褶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压板、下底板、褶裥压板、一号丝杆和连接块,所述上压板的下侧通过合页旋接有下底板,下底板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部的前侧设有一号丝杆,该一号丝杆的左端通过轴承与空腔左侧的内侧壁旋接,其右端穿过空腔的右侧壁后,露设在下底板的右侧,该一号丝杆以中端为中心向两侧螺纹相反设置,一号丝杆两端的丝母上固定有连接块,该连接块与一号滑块连接,一号滑块的中端滑动设置在下底板上表面的滑槽内,其上端穿过滑槽后,滑动设置在下底板上表面上的一号凹槽内,一号滑块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该凸起插设在褶裥压板下端的中心内,且通过转轴旋接,褶裥压板的下端与下底板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其上端穿过上压板中心的开口后,露设在上压板的上侧,一号凹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二号凹槽,右侧的二号凹槽设置于一号丝杆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丝杆的右端设有一号梅花手拧,该一号梅花手拧悬设在下底板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滑块上端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吸铁石,该吸铁石的上表面与下底板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且其与褶裥压板吸附设置,该褶裥压板为铁制品。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板,该挡板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二号滑块,二号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滑轨的两侧,滑轨固定在开口下侧的内侧壁上,开口内部的上侧设有二号丝杆,该二号丝杆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开口左侧的内侧壁旋接,其右端穿过开口的右侧壁后,露设在上压板的右侧,二号丝杆以中端为中心向两侧螺纹相反设置,且其两端的丝母分别与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号丝杆的右端设有二号梅花手拧,该二号梅花手拧悬设在上压板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橡胶垫。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褶裥贴袋工艺模板,褶裥压板可根据需要的距离带动其移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通过褶裥压板将袋布的两侧分别压下,然后透过开口后,将袋布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在布料上,从而无需每个袋布都经过测量后再进行褶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底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压板1、下底板2、褶裥压板3、一号丝杆4、连接块5、空腔6、一号滑块7、滑槽8、一号凹槽9、凸起10、开口11、二号凹槽12、一号梅花手拧13、吸铁石14、挡板15、二号滑块16、滑轨17、二号丝杆18、二号梅花手拧19、橡胶垫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压板1、下底板2、褶裥压板3、一号丝杆4和连接块5,所述上压板1的下侧通过合页旋接有下底板2,该合页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下底板2的后侧壁固定连接,其上端通过螺栓与上压板1的后侧壁固定连接,下底板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部的前侧设有一号丝杆4,该一号丝杆4的左端通过轴承与空腔6左侧的内侧壁旋接,该轴承嵌设在空腔6的左侧壁内,且其外圈与空腔6左侧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一号丝杆4的左端焊接固定,一号丝杆4的右端穿过空腔6的右侧壁后,露设在下底板2的右侧,该一号丝杆4以中端为中心向两侧螺纹相反设置,一号丝杆4两端丝母的后侧壁上均焊接固定有连接块5,该连接块5的后端与一号滑块7焊接固定,一号滑块7的中端滑动设置在下底板2上表面的滑槽8内,其上端穿过滑槽8后,滑动设置在下底板2上表面上的一号凹槽9内,一号滑块7的上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凸起10,该凸起10插设在褶裥压板3下端的中心内,且通过转轴旋接,褶裥压板3的下端与下底板2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其上端穿过上压板1中心的开口11后,露设在上压板1的上侧,一号凹槽9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二号凹槽12,右侧的二号凹槽12设置于一号丝杆4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丝杆4的右端焊接固定有一号梅花手拧13,该一号梅花手拧13悬设在下底板2的右侧,可通过一号梅花手拧13带动一号丝杆4转动,从而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滑块7上端的左右两侧壁上均焊接固定有吸铁石14,该吸铁石14的上表面与下底板2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且与褶裥压板3吸附设置,该褶裥压板3为铁制品,可在将袋布压下时,对褶裥压板3进行限位,防止其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1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挡板15,该挡板15的下端分别焊接固定有二号滑块16,二号滑块16分别滑动设置在滑轨17的两侧,滑轨17焊接固定在开口11下侧的内侧壁上,开口11内部的上侧设有二号丝杆18,该二号丝杆18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开口11左侧的内侧壁旋接,该轴承嵌设在开口11的左侧壁内,且其外圈与开口11左侧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二号丝杆18的左端焊接固定,二号丝杆18的右端穿过开口11的右侧壁后,露设在上压板1的右侧,二号丝杆18以中端为中心向两侧螺纹相反设置,且其两端的丝母分别与挡板15的上端焊接固定,可根据口袋的大小来调节两个挡板15之间的距离,从而可进一步地,确保口袋的质量,防止新员工制作的口袋大的大,小的小。
进一步地,所述二号丝杆18的右端焊接固定有二号梅花手拧19,该二号梅花手拧19悬设在上压板1的右侧,可通过二号梅花手拧19带动二号丝杆18转动,从而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15的下表面上粘设固定有橡胶垫20,可增加挡板15与袋布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袋布在车缝时晃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布料放置在工作台面上,然后将下底板2放置在布料需要缝制口袋的位置上,然后根据需要褶裥的大小,转动一号梅花手拧13,一号梅花手拧13带动一号丝杆4转动,由于一号丝杆4两端的螺纹相反设置,一号丝杆4在转动时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连接块5向相反的位置移动,连接块5带动一号滑块7移动,一号滑块7带动褶裥压板3移动,直至需要的位置,然后打开上压板1,将袋布放置在下底板2上,将袋布的中心放置在两侧褶裥压板3的中间,且铺平在下底板2上,然后依次将左右两侧与褶裥压板3接触位置上的袋布压好,再将褶裥压板3向下底板2的中心转动,褶裥压板3向下压后,吸附在吸铁石14上,然后将褶裥压板3上侧的袋布向两侧铺平,再用熨斗对褶裥压板3上侧的袋布进行熨烫,熨烫好后,再根据口袋的大小,转动二号梅花手拧19,二号梅花手拧19带动二号丝杆18转动,二号丝杆18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挡板15移动,直至到达需要的位置,再将上压板1压下,使挡板15下表面上的橡胶垫20与袋布紧密接触,然后将袋布的两端车缝至布料上,最后将袋布从下底板2上取下,再将袋布的下端缝至布料上即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褶裥压板3可根据需要的距离带动其移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后,通过褶裥压板3将袋布的两侧分别压下,然后透过开口11和二号凹槽12后,将袋布的左右两端分别缝制在布料上,从而无需每个袋布都经过测量后再进行褶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2、开口11的内部设有挡板15,可根据口袋的大小来调节两个挡板15之间的距离,从而可进一步地,确保口袋的质量,防止新员工制作的口袋大的大,小的小;
3、褶裥压板3为铁制品,其可通过吸铁石14吸附在一号凹槽9上,从而可增加其稳定性,避免其晃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