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
敲下这篇文字的初衷是因为最近发生了两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其一是小岛工作室时隔数月后,终于公布了旗下作品《死亡搁浅》的全新预告片,同时也确定了游戏的正式发售日期。除了粉丝们的狂欢之外,各大游戏社群都不约而同的讨论起了这部作品是否为 Playstation(以下简称PS)独占作品。其二就是几天前,Xbox 方面的游戏负责人菲尔斯宾塞先生给广大玩家的一封信,以及信内所提及的“Xbox 将会推出针对PC平台用户的 XBOX GAME PASS 订阅服务【以下简称西(X)瓜(G)皮(P)】”。两件事情都不约而同的引出了一个早已不再新鲜的话题:“独占,真的是选择购买一台主机的唯一标准了么?”于是我想通过笔者自己这几年的亲身经历。从一个普通主机玩家的心路历程来和各位玩家朋友聊一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我算是很早就接触主机游戏,但直到2013年逐渐可以自由支配一部分收入以后,方才真正购买家用游戏主机并开始成为一名主机玩家。年幼时由于家中物质条件并不优渥,加上父亲是农村通过高考进入城市的传统知识分子,家教比较严苛。所以我们家对于游戏,尤其是以电脑、主机等为媒介的电子游戏一直以来存在很强的抵制态度。记忆中小学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好多都有自己的 GBA,甚至是后来流行起来的 PSP,而我却只能眼巴巴的趴在一边看他们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只能通过同学的口述来了解电子游戏。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家里终于配置了第一台家用个人电脑。当时电脑买回来后不知是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功课还是觉得并不需要,总之并没有给电脑同步配备网络…如今回想起来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但也正因如此,我开始接触到了一些不需要联网的游戏,其中之一就是 GBA 模拟器。那是通过学校的电脑课从同学分享在局域网上的压缩包内获取到的。我用U盘将其拷贝回家然后偷偷的玩,虽然只有《精灵宝可梦 绿宝石》和《龙珠Z 舞空斗剧》两款游戏,但我依旧玩得很开心,反复通关了好几次,尤其是绿宝石,在那个没有网络,攻略也不好找的年代,我还借了同学买的《口袋迷》这本书,然后用小笔记本认认真真的做过笔记。这,大概就是我最初的主机游戏记忆了。
但那样简单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妈知道如何给电脑设置开机密码了。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自己家里玩不了,那就借朋友的来玩好了。恰巧我的初中就读的是本地一所寄宿制学校。通过舍友带来的PSP,我从《怪物猎人P2G》一直砍到了《怪物猎人P3》。不知多少个夜晚都和桃毛兽王鏖战于孤岛…...对,我是真的很菜。大概是和这位好友建立了深厚的猎人友谊,他带我去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家包机房,也认识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家用游戏主机——Xbox 360。虽然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玩的破解机器+盗版光盘的组合确实是让人有点惭愧,但不可否认《实况足球》、《求生之路》、《三国无双》等优秀的作品还是给我初二的那个夏天,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再后来,随着紧张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我逐步和主机游戏渐行渐远。高中时主要的娱乐方式也变成了看看番剧、轻小说这种比较简单方便的消遣。期间也尝试玩过一段时间的网游,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最后却换来了账号被盗的结果。一度让我变成了一个谈“网游”色变的人,即使是过了十余年后的今天也依旧无法改变我对于网游和如今手游的厌恶。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聊。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
时间来到2013年,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来的钱,我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台家用游戏主机。因为忘不了当年在包机房的快乐时光,我在三家之中选择了汉化游戏数量更多,价格也相对 PS3 更低廉,且手柄更加舒服的 Xbox 360。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于独占游戏的概念还不太清楚,在主机上游玩的更多的也是第三方跨平台游戏,所以当时 Xbox 360 能玩到的游戏阵容已足够满足我的使用需求。加之配合体感游戏和一些可以进行分屏游玩且强调多人同乐的游戏如《2K》、《火影忍者究极风暴》、《雷曼》等作品,还在无形之中加深了我和舍友之间的关系。
“大概正是在这一世代尝到了360的甜头,所以在选择次时代主机时我才会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微软的新主机吧。”如今回忆当时的选择我总是会做出这样的总结。说来也巧,2013年年末,我在网上搜寻《心灵杀手》这款作品的攻略时,黑桐谷歌的实况攻略。而他当时最新的投稿作品是一款名为《丧尸围城3》的游戏。抱着好奇的心态我点进去了第一集,立马就被次世代主机渲染出的超多同屏人数给震撼到了。加上游戏本身搞怪又丰富的武器组合系统和卡普空历来优秀的动作设计,使我迫不及待想要玩到这款作品。
当时恰逢次世代主机刚刚上市不久,很多的作品都会选择在次世代主机上推出所谓的高清移植作品,前有《刺客信条:黑旗》后有《古墓丽影二十周年纪念版》。天真的我以为《丧尸围城3》也会有一个所谓的360劣化版。但是当我像往常一样去电玩店询问是否有 Xbox 360 版本的《丧尸围城3》时却被老板告知此为次世代主机独占游戏。必须要购买最新的XBOX ONE(以下简称X1)才可以游玩。因为 Xbox 360 是直接购买了一台附赠一堆盗版光盘的二手破解机器,所以我对于二手电子产品并没有太多偏见。于是我抱着试探性的语气询问了店主一台二手 Xbox One 的价格。店主大叔的回答是这样的:“次世代新主机才发售不久哪来的二手机器,全新机器连香港都没有卖,还得走海运才能搞得到。价格没个5、6千可下不来呢。”听到这个超乎预料太多的报价,一时间让我愣在了原地。回过神来知道自己无力消费,只得怀着失落的心情回到家,躺在床上尽量让自己不要去想新主机。
然而事实证明“努力让自己忘掉某件事物”这件事情本身,往往只能起到反效果。在心心念念了大半个月后,我实在是无法控制住自己了。凭借着过年期间收到的压岁钱和生日收到的红包,我在那一年的生日当天于长沙的国储电脑城的某一家电玩店下单购买了一台全新的 Xbox One。我清楚地记得当年的初版 Xbox One 是必须捆绑Kinect体感设备购买,加上一张全新的《丧尸围城3》实体光盘。整套下来花了差不多5000元。单凭一款作品就选择购买一台主机的做法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不值得甚至愚蠢的一件事。但这样的“愚蠢”却一次又一次在我身上重演。时至今日,这台因为我一时冲动而买下的家用游戏主机已经躺在我的柜子里吃灰很久了。作为我的第一台非二手家用主机,出于这种特殊的纪念意义,我并未选择将其转卖。即便以后迭代了更加强劲的设备来取代它的位置。但我依旧记得最初把它抱回家时那股激动的心情。
但那样激动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仅仅在我购买 Xbox One 不到半年后,《丧尸围城3》这款所谓的 Xbox One独占作品,就宣布将会移植登录 PC 平台。
这则新闻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没有现在这样大度,毫不夸张的说,首发时打着“独占”名号的游戏仅仅过了半年就宣布跨 PC,作为这个平台的用户,我更多的会将这种行为理解为游戏厂商的一种“背叛”行为。那种本来只属于我的东西却要被迫和另一个人分享的感觉有点像被“绿了”。我当时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除了最初的愤怒,剩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后悔。和现在的大部分 PC 用户一样,我那时最后悔的就是花大价钱购买了这台主机。毕竟在那个版权意识还不鲜明的时期,登陆 PC 对于大部分盗版玩家而言不亚于“免费游玩”。当时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全然未考虑到一台能够流畅运行《丧尸围城3》的个人电脑需要的成本。这样错误的观念直到半年后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才被扭转。2014年10月,Xbox One 首发“独占”的另一款作品——《罗马之子》正式登录 PC 平台。PC 版除了将提供更高的画质分辨率支持,还移除了游戏内本来含有的氪金要素,且PC版本还包含游戏发售之后的所有 DLC 项目。之前由于内购系统而没有选择购入游玩本作的我,这一次选择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免费”游玩本作。打开国内有名的某论坛,键入关键词搜索,我顺利的找到了这款游戏的资源和未加密补丁。下载安装一气呵成,但当我满怀期待打开游戏时却傻眼了。首先就是补丁版本不对导致游戏直接闪退,重新安装下载以后依旧无法启动,排查原因发现是显卡驱动未更新。重新更新显卡驱动以后总算是顺利进到了游戏内,但我那联想Y430P小笔记本的风扇立马开始暴走,而发热仅仅还是个开始。
《罗马之子》由 Crytek 开发,这家曾经出产过《孤岛危机》系列的公司,其名下大部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显卡杀手”。即便PC版本的《罗马之子》在上市前已经针对PC平台做过充分的优化,但无奈限于机能,我在游戏过程中依然无法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帧数。还因为过热导致系统宕机蓝屏,部分未保存的文档资料惨遭不可修复性损毁,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惨痛的教训了。从那之后我开始恶补有关电脑硬件和装机的相关知识。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之后才在各种参数和配置下了解到游戏与 PC 之间复杂的关系。也逐渐认识到原来选择一台主机同时也是选择一种更为轻松的游玩方式。对于每天都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实在无力折腾电脑参数配置的我,主机平台这种开机即玩的特质无疑解决了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此以后,我就成为了一名彻底的主机玩家。更是两年后的2016年,购入了自己的第三台 Xbox 主机——Xbox One S。而且不同以往的是,由于国行机的正式解锁,所以这一次我选择支持国行版本的新主机。Xbox One S 更轻量化的设计让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手柄控制器的改良也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配合同期上线的 XGP 订阅服务和国行机解锁以后跨服购买低价游戏成为可能,使 X 真正做到了“便捷”与“实惠”相结合。那段时间我真的逢人便安利这台新主机。直到业界大佬们开始半代升级的操作。
实话实话,Xbox One X 公布之初我是嗤之以鼻。即便一开始公布的种种参数配置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相比起 Xbox One S,Xbox One X 有着诸多性能上的提升,部分游戏针对天蝎座还会有特殊的优化。当然在售价上也要超出它的前辈 Xbox One S 一大截。不过作为一名不是太关心实际参数的玩家,在决定是否购入这台性能加强版主机时我难免还是会有所犹豫。直到一款真正配得上这台地表最强性能主机的大作的问世。2018年10月26日,跳票都快跳成袋鼠的《荒野大镖客2》终于在全平台解锁。彼时已经成为全平台玩家的我,在这款游戏的选择上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考虑到《GTAOL》的网络联机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好友都会选择 PS4 平台。在如今这个跨平台联机还只是一个美好构想的当下,想要往后在线上模式和好友快乐的策马于大西部就只能选择 PS4 版。但另一方面 Xbox One X 的 4K HDR 体验又让人无法割舍。最终经过再三考虑结合《荒野大镖客2》线上模式的测试并不会随游戏解锁一同推出的实际情况。我再一次为了一款游戏购买了一台主机。
算下来,这已经是本人的第四台 Xbox 主机了。当然在购买之后我也不自觉地“真香”了。甚至那台被我交口称赞的 Xbox One S,如今也沦落成了家中招待客人的体感专用机。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也从一名“软饭”(微软粉丝的爱称)进化为了全平台玩家。当然最终会选择成为一名全平台玩家,终归还是垂涎另外两家的独占作品。我因为《怪物猎人 世界》、《底特律:成为人类》、《战神》购买了 PS4 PRO。也因为《Splatoon 2》、《旷野之息》、《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特别版》购买了 Switch。而被大多数人视为鸡肋的 Xbox 则成为了我体验第三方游戏的主力机。从我2018年对自己的游戏生活总结来看,Xbox 也是我一年中开机运行时长最长的主机。甚至超过了让我疯狂的 Switch。(众所周知它独特的便携性以及我作为一名乌贼玩家真的狠肝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回首自己与 Xbox 一路走来的这么些年,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独占游戏或许确实是你选择一台主机的重要参考标准。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主机独占游戏却并不是你否定一台主机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微软的一系列布局无疑都在表明其想让 Xbox 成为一个品牌的决心。游戏本不应该被硬件所束缚,而并非像很多玩家朋友所理解的:“微软已经放弃主机了。”,“既然移植 PC 了,那看来下一代 Xbox 不用买咯”或者“ Xbox 就是一台蓝光播放器”。我不反驳他们的观点中有一些确实是基于自身情况的最优解。但选择购买一台 Xbox 也不会仅仅是冲着需要它有独占的游戏。有些人购买是为了配合客厅里的 4K HDR 大电视、有些人购买是因为跨区购买游戏的便利性和实惠、还有些人购买则仅仅是因为不愿意折腾PC的配置。当你真正成为一名微软玩家才会理解 Xbox 的运营模式并非传统的依照软件带动硬件销量的模式,与其说它卖的是一份产品,更不如说它是提供一种服务。这种独占的服务或许才是 Xbox 在未来主机战场最大的竞争力。
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至于我嘛,不论未来的XBOX主机进化成什么样子,亦或者是否还会继续推出新主机。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只要它出,我就会 pay。内容因剧透、敏感不适等原因被隐藏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