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当前位置: 首页>>世界杯太太团

海草的分类

全球范围内共有59种海草,隶属于4个科12个属。我国共发现20种,隶属大叶藻属(Zostera)、喜盐草属(Halophila)、川蔓藻属(Ruppia)、虾海藻属(Phyllospadix)、丝粉藻属(Cymodocea)、二药藻属(Halodule)、针叶藻属(Syringodium)、泰来藻属(Thalassia)、海菖蒲属(Enhalus)和全楔草属(Thalassodendron)等10个属。 海草是草本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茎又包括直立茎和地下茎。根据海草的形态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的海草无舌形叶,但在其地下茎结节处生有1对有柄叶或在直立茎的远端结节处生有2片至多片小叶。这个类群只包括喜盐草属(Halophila),其直立茎在海草植物中最短,如贝克喜盐草(H. beccarii)和小喜盐草(H. minor)的直立茎还不到1 cm。第二个类群的海草具有明显的直立茎,且在直立茎的顶端生有舌形叶片。此类群包括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的泰来藻属(Thalassia)和丝粉藻科(Cymodoceaceae)的所有属。第三个类群的海草无可见的直立茎,但在地下茎结节处生有舌形叶。此类群包括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的海菖蒲属(Enhalus)、波喜荡科(Hydrocharitaceae)和大叶藻科(Zosteraceae)的所有属。该类群中大叶藻属的部分物种的叶片长达10 cm,海菖蒲属的叶片长度达1 m甚至更长。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海草。 (一)大叶藻(Zostera.marina) 大叶藻为多年生海洋植物,具有地下茎,直径为2~4 mm;地下茎的节间伸长,为10~35 mm,每节生有1片先出叶,节上生有须根。直立茎呈管状,稍扁,分支稀疏,颜色为淡绿色。先出叶只有叶鞘而无叶片,叶鞘长度为2~5 mm,为膜质,半透明状,呈闭合的套管状,顶端钝,腹侧稍微凹陷,具有3条叶脉。其营养枝较短,具有3~8片叶;叶鞘也为膜质,呈管状,长度为5~15 cm。叶片为线性,长度可达50 cm以上,宽度为3~6 cm,全缘,先端钝圆或稍微具有突尖;初级叶脉为5~7条,中脉于顶端稍微加宽,并与侧脉在叶端下面连接在一起,呈拱形;次级叶脉间隔为1.5~5 mm,与初级叶脉接近垂直或稍微倾斜上升。生殖枝长度可达1 m,分支稀疏,具有多个佛焰苞,佛焰苞的梗呈扁平状,宽度为1~2.5 mm。肉穗花序,长度为4~6 cm,穗轴呈扁条形,雄蕊的花药长为4~5 mm,宽度约1 mm,通常情况下无苞片状的附属物;雌蕊的子房长为2~3 mm,花柱长为1.5~2.5 mm,柱头一般为2个,刚毛状,长约3 mm。果实椭球形至长球形,长度约4 mm,具喙;外果皮为褐色,通常为干膜质或近革质,具有纵纹。种子为暗褐色,具有清晰的纵肋。 (二)喜盐草(Halophila.ovalis) 喜盐草也具有地下茎,其地下茎柔软细长,不分支,容易折断。节间长为1~5 cm,直径约1 mm,每节生细根1条或多条,具有2枚鳞片,鳞片为膜质,透明,近圆形。叶一般无柄,也有的有柄,叶柄长为1~4.5 cm,叶片为线形、披针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颜色为淡绿色,且有褐色斑纹,长度为1~4 cm,宽为0.5~2 cm,叶全缘或有锯齿。叶脉为3条,中脉明显,缘脉2条,中脉与缘脉间以横脉相连。喜盐草雌雄同株或异株,花为单性花,具有由2枚苞片组成的佛焰苞,苞片为膜质,呈椭圆形。雄花具有3枚被片,呈覆瓦状排列,雄蕊3枚,与花被互生;花药被分割成2~4室,花粉为球形,通常多粒花粉粘连成链状;雌花无梗或几乎无梗,具有线形的花柱3~5枚,花柱细长,每个花柱具有3个柱头,呈细丝状,长度为2~3 cm,子房1室,通常略呈三角形,长度为1~1.5 mm,子房上生有3枚极小的退化的花被片。果实为卵形,直径为3~4 mm,具有喙,长度为4~5 mm,果皮为膜质,种子少数至多数,为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一般小于1 mm,种皮具有疣状凸起与网状的纹饰。花期为每年11~12月。 (三)泰来藻(Thalassia.hemprichii) 泰来藻为多年生海洋大型被子植物,能在水中完成整个生活史。泰来藻的根具有纵向气道;茎包括地下茎和直立茎,地下茎匍匐生长,节与节间存在不定根;直立茎一般从地下茎的节处长出,直立茎的节间较短,节呈环纹状密集排列。叶略呈镰刀状弯曲,长度6~12 cm,有时可达40 cm,宽度为4~8 mm,叶的基部具有膜质的鞘。泰来藻一般为雌雄异株,雄株花序具有2~3 cm长的花柄,雄性佛焰苞由2个苞片组成,雄花1枚,包含在佛焰苞内,具有3片花被,裂片为花瓣状,呈卵圆形,雄蕊一般为3~12枚,大多数情况下是6枚,雄蕊的花丝较短;雌花的佛焰苞内有内花1朵,无花梗,具有3片花被,6枚花柱,柱头2裂,长度为10~15 mm,子房为圆锥形,侧膜胎座。果实近球形,颜色淡绿,长径为2~2.5 cm,短径为1.8~3.2 cm,果实由顶端开裂成8~20个果爿,果爿向外卷,厚度为1~2 mm。种子数目较多。

拓展阅读5-1 红树植物(Mangrove)

红树植物是12个属(如Rhizophora、Avicennia和Bruguiera等)60多种高等植物的总称。红树植物常常成片生长在海岸上长期被海水浸没的软质泥沙上,取代盐沼植物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的独特风景,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植物通过胎生方式(viviparous)繁殖,成熟的种子在母株上直接萌发并生长。幼株在母株上可以长到30 cm长,然后从母株上脱落,随海水漂流,当遇到合适的生长基质后,再开始营固着生长。 红树林多位于陆海交界的河口区,河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被红树植物发达的根系拦截后成为营养丰富的生长基质。这些底质沉积物的颗粒细,内部气体交换缓慢,而且富含大量的细菌,因此含氧量低。红树植物发达的气生根系统(pneumatophores)从底质中伸出,地上部分有大量的气孔,在低潮的时候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这些气孔结构进入根内,并被进一步运送到地下部分。红树植物生长在半海水或完全海水环境中,对高盐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海水中的盐度高,水势低,红树植物通过液泡积累盐离子以及在胞内合成渗透调节物(如甜菜碱、脯氨酸、糖类等)提高胞内渗透压、降低水势,以便于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水分。红树植物虽然属于C3植物(CO2同化的最初产物是光合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的植物),但是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非常高。红树植物叶片肥厚,表面具有蜡层,叶片上的气孔在高盐时或中午时处于关闭状态,仅仅在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慢的时候才完全打开,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水分损失。另外,叶片上特殊的盐腺结构还有助于将多余的盐分泌至胞外以降低盐离子累积对细胞造成的伤害。 红树林的树冠层是多种鸟类、蝙蝠、蟹类以及多种昆虫等的栖息和捕食场所,大部分的鸟类和蝙蝠以昆虫和鱼类为食物,蟹类则主要以碎屑为食。红树植物的叶片除了部分被陆生摄食者啃食以外,其余的脱落以后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能量输入源,形成的较大碎屑是一些碎食动物(如蟹类、海参等)的重要食物来源,一些较小的碎屑最终进入底质沉积层,被丰富的微生物群落系统进一步降解为可供红树植物和其他底栖藻类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红树植物除了可以作为薪柴和造船、建筑木材以外,红树林形成的保护性屏障可以减少海风、海浪对沿岸陆基的侵蚀。红树林为多种动物、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含有丰富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生物多样性高。据估计全球60%~75%的低纬度海岸都有红树林分布,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速率与热带湿润常绿林和珊瑚礁生态效应相当,全球红树林系统对海岸沉积碳存储的贡献达到10%~15%,并将10%~11%的陆源碳输送至海洋,其生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图5.7 广西东兴北仑河口的红树林